1923~1997
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战场上率队英勇作战,后随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1977年起,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市府副秘书长兼市档案局局长等职。其间,对上海档案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上海市档案学会第一任会长。著有长篇小说《乱世姻缘》、《第三次婚礼》,散文集《一叶集》、《无冕集》、《微山小说散文集》,诗集《秋色赋》、《旅游和饭店》,中篇小说《这也是战争》,电影文学剧本《蔓萝花》等。十年动乱期间,蒙冤数载,仍对党、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回忆录《湄江五七干校追忆》、《(西行漫记)陪伴我度过“牛棚生活”》、小说《失去的青春》等,留下了对这段历史的记述。
1910.12.17~1996.11.14
193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学习导演和舞台制作。1939年回国在大后方任教于国立剧专并先后创作了《边城故事》、《万世师表》等多部话剧剧本,导演了《蜕变》、《北京人》等名剧,产生广泛影响。1947年开始从事电影创作,编导了《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影片,以强烈的对比和辛辣的讽刺,揭露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劫收”掠夺的丑恶现实,影片喜剧手法运用娴熟,受到舆论的重视和观众的喜爱。解放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导演或编写了《翠岗红旗》、《鸡毛信》、《燎原》、《白求恩大夫》等诸多优秀影片。电影创作遵循现实主义传统,态度严谨,风格朴实。1979年至1982年兼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
1910.6.4~1996.12.20
党的早期地下工作者,革命家。1935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后,在江苏、上海等地冒着生命危险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起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组织九千共产党员,发动工人、职员、教师、学生十万之众,迎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解放后,出任市委统战部长、上海市副市长等职,为建设新上海而努力,在发展上海工商业、纺织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晚年团结各界人民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广交朋友,并参与发起成立“沪港经济协会”和“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为发展沪、港、甬三地经济建设作贡献,成为知名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