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视角 > 媒体报道

一曲悠扬 “飞”入千家

2012-06-18

——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葬礼在上海福寿园举行

 

       2012年6月15日,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的葬礼在上海福寿园德崇园举行。被打造成舞台样式的葬礼现场,如同一场真正的沪剧演出,令在场亲友和戏迷们为之动容。杨飞飞之子赵琼、杨飞飞的学生舒悦、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等以及杨飞飞的亲朋好友和戏迷代表们共200余人参加了这场不同寻常的“飞翔星辰”葬礼。

 

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葬礼现场

宛如梦幻 灿若星辰

 

       米白色的帷幔缓缓垂下,简单而不失清雅;嫩粉色的花艺布置,是杨飞飞老师最喜欢的色系;千纸鹤随风而舞,仿佛让思念也羽化成了翩翩鸟儿……一代沪剧悲旦之声的葬礼,没有痛彻心扉、柔肠寸断,有的只是梦幻般的细腻和柔美,就如同以柔和为特色的“杨派”唱腔。
 
       “现在请全体亲友与来宾起立,在她即将前往下一个站点时,让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用掌声为她送别……”随着司仪的声音,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为杨飞飞老师留给我们的精彩和美丽而喝彩。
 
       据福寿园礼仪公司的策划师介绍,本次葬礼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灿烂的舞台,让杨飞飞老师美丽地告别,微笑地离开,最后一次倾情绽放。继而化身为美丽的仙鹤飞进每个戏迷的心里,飞在另一个星辰自由翱翔。而用掌声替代哭声为老师送行,并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因为杨老师的艺术生命是真的应该用掌声为她喝彩,向她致敬。
 
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致辞
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曲终了 余音袅袅
 
       杨飞飞老师的墓地位于福寿园德崇园,越剧大家尹桂芳、张云霞、戚雅仙,“申曲皇后”王雅琴等名家都入住于此。杨飞飞老师与她的丈夫——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赵春芳合葬一处,墓碑设计中的赵春芳老师和杨飞飞老师的表演影象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这对艺术伉俪在舞台上共同表演的情景。
 
       杨飞飞老师曾经给沪剧网网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身只为沪剧生,留得杨派在人间。”她最忧虑的就是沪剧的未来,希望“杨派”能够发扬光大。在她的葬礼上,包括华雯、王丽君、程臻、郭懋勤等杨派20余位学生悉数前来,并现场演唱了杨派的代表作《归国》与《逢春》。《归国》的唱腔在朴实委婉之外,增加了欢快明亮的旋律,《逢春》更是歌如其名,轻快的曲调喻示着春天的快乐和希望。杨派弟子们个个怀着满腔热忱,唱得热泪盈眶。激动人心的场面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更展示了杨派艺术的无穷魅力。
 

位于福寿园德崇园的杨飞飞老师墓地

杨派弟子现场演唱杨派的代表作《归国》与《逢春》

 

是乡音,不是“遗产”

 

       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剧种,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浓浓的吴语,绵绵的唱腔,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而杨飞飞老师的杨派艺术,更是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唱段是《妓女泪》中的“金媛自叹”,该唱段由沪剧8种曲调组成,流传很广,被观众称之为“杨八曲”。
 
       从“一把胡琴、一副鼓板”到四五十年代的风靡全上海,再到赵春芳、杨飞飞等名家表演的名段在民间竞相传唱,娓娓质朴的沪剧曾打动过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心。有上海人这样说:“杨飞飞走了,带走了阿拉一代人个思念。杨飞飞个声音是属于上海个,也是阿拉上海人个乡音。”
 
       2008年2月,杨飞飞老师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而如今杨飞飞老师离世,她的杨派艺术却不应成为濒危的“遗产”。作为最受青年观众喜爱的剧种,上世纪80年代,杨飞飞的沪剧唱腔和唱段曾风靡申城大学校园。我们期待新时期下沪剧作为上海的乡音,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杨飞飞之子赵琼(左)向上海人文纪念博物馆捐赠杨飞飞生前衣物(右为福寿园集团副总经理伊华)
 
杨飞飞的学生舒悦接受上视娱乐频道采访
 
 
COPY WWW.SHFSY.COM ALL RIGHT RESERED 上海福寿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Email:fsy@shfsy.com 备案号:沪ICP备05016662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53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集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