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视角 > 最新动态

傅雷、朱梅馥夫妇魂归上海浦东故里

2013-10-29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10月27日上午10点整,在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的如茵园内,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终于叶落归根,长眠在洁白的丰碑下。傅雷儿子傅聪、傅敏等家属参加了骨灰安葬及纪念碑揭幕仪式。

 


 
福寿园集团副总经理、上海区域总经理邬亦波为纪念碑揭幕

 

       翻译巨匠傅雷夫妇叶落归根


       上午10时,伴随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怀念,傅雷、朱梅馥夫妇骨灰安葬仪式正式开始。在傅聪、傅敏以及众家属的护送下,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长眠于上海浦东故里。傅雷家属及慕名前来道别的共120余人,向傅雷夫妇纪念碑献上鲜花,并三鞠躬。


       傅雷夫妇纪念碑高约1.8米,碑身灰白,稳定挺拔。碑身正面题有傅雷家书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在傅雷的心中,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以及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伟大心灵的承载人,其实,伟大的心灵亦是傅雷那颗坚定的赤子之心!


 

傅雷之子傅敏发言


       47年漫漫归乡路


       1966年9月,由于在文革中受到诬陷和迫害,傅雷夫妇愤然双双自杀离世。其死后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后归并到万国公墓,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幸有一位傅雷作品的爱好者,私藏其骨灰盒,才得以幸免遭毁。


       福寿园集团副总经理伊华女士早在十年前就联系傅雷的家属积极争取傅雷“入住”,后在福寿园集团副总经理谈理康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13年4月,由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傅雷研究专家王树华先生牵线,浦东福寿园海港陵园总经理顾文军一行,前往北京商议傅雷“回乡”之事。此后,经双方不断协商,家属决定将傅雷夫妇骨灰安放于海港陵园的如茵园内。


 


福寿园集团副总经理谈理康致辞


       《傅雷家书》 :独特的“傅雷精神”


        仪式现场,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向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捐赠了《傅雷家书》手稿和《傅雷译希腊的雕塑》手稿,《傅雷家书》字里行间透出的无微不至的爱,成就了人间爱的华章;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理论、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他身上体现出勤奋、正直、热心、严谨、慈爱的美德,凝聚成了独特的“傅雷精神”。

 


 
福寿园海港陵园总经理顾文军(左)接受傅雷手稿系列捐赠(右为浦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树华)
 

链接:傅雷小传


       傅雷(1908-1966),号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于20世纪30年代赴法国留学。回到中国后,他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1957年,傅雷被定为“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1966年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傅雷一生译著宏富,以翻译十四本巴尔扎克的小说和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作品之一——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闻名于世。此外,他还翻译了伏尔泰的一些作品以及梅里美的《嘉里美》。作为父亲,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感动了无数读者。
 
朋友眼中的傅雷


       他尽管很固执,但骨子里是通情达理的。与人交,如果感到气味不投,绝不稍假词色,否则就总是以宽厚待人,既坚持原则,又十分旷达。     

——柯灵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汉奸卖国贼,他表示了凛然不屈的极端的孤傲,甚至不让已到学龄的孩子进当时的小学,宁肯由自己和夫人当孩子的家庭教师。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位民主主义者。                                              

——楼适夷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

                                                   ——杨绛

   

       傅雷从昆明回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COPY WWW.SHFSY.COM ALL RIGHT RESERED 上海福寿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Email:fsy@shfsy.com 备案号:沪ICP备05016662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53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集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