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研讨会在上海福寿园召开
2018-07-03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当中国各地社会各界都在高歌前进之时,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先行城市的民生部门,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不忘“回头看”,驻足思考“人生终点站”的服务升级与文化转型。为此,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推出“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项目。该生命文化园将在目前包括深圳市殡仪馆、追思苑(骨灰楼)以及吉田墓园三位一体的殡葬服务基地基础上,将整个园区进行全新规划,实现文化创意、生态设计、服务职能、教育功能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未来将根据园区定位,开展后续文化建设和理念传播,发挥更多的延展功能。深圳市民政主管部门为此特地开设“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研究项目。
2018年6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招标委托、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上海福寿园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承接的“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研讨会在上海福寿园福苑山庄召开。会议探讨交流深圳市生命文化园的升级设计和营造,将绿色、生态、艺术,具有人文情怀的殡葬文化、生命教育及生命记忆注入到生命文化园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中。项目组组长、传媒专家、原深圳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陈亚凯,深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向木杨,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潘争艳等出席会议。殡葬行业内的特邀专家主要有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朱金龙,中国殡葬协会顾问兼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高级顾问葛千松,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伊华,江苏省东台市殡仪馆主任宣日平,上海福寿园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总经理韩滨等。研讨会跨界特邀专家主要有著名文史学家、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博物馆评论》副主编郭青生,上海秋霞圃传统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耐儒,雕塑大师王松引,知名策划人焦不急,台湾知名软装设计师刘淑贞和王涤等。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殡葬管理所、福寿园国际集团、上海福寿园景观规划设计公司等相关人员共约30人参会。
“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研讨会现场
服务为先 强化生命服务功能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生命文化园首先要具备强大的服务功能。园区内的深圳市殡仪馆作为辖区内唯一的殡仪馆,承担着来自全市的治丧服务任务,追思苑(骨灰楼)是深圳的重大民生工程,吉田墓园是占地30多万平方米的永久性墓园,这些重要的定位决定着生命文化园的首要责任是做好居民的殡葬服务。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座先锋城市人口导入量巨大,自2012年起在辖区内实行全口径、全覆盖、不分户籍的殡葬普惠政策之后,更是对深圳的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命题和新考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生命文化园的升级应通过基本与选择性服务项目的再梳理,使得规划布局、设施建设、设备安排、服务供给等方面进一步合理化、便民化、多样化,通过优质服务,抚慰逝者亲属情感,更好地满足当地公众的实际需求。
生命至上 延展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文化园的命名首当其冲就是“生命”,因此,围绕生命所展开的教育功能将延展扩充。深圳市殡仪馆首创“殡仪馆开放日”,这项开全国之先河的举措如今已经被各地殡仪馆所学习,每年清明时期,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殡仪馆,重识生与死。作为人生谢幕的最后一站,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生命文化园应义不容辞担当起生命教育基地的社会责任,以“走出去+请进来”结合的方式,打造内涵丰富的生命讲堂,营造温暖治愈的感官环境,缔造意蕴丰沛的生命家园,为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社会氛围做出贡献是题中应有之义。
记忆为重 缔造生命文化坐标
殡葬服务与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园从“硬件”与“软件”角度所展现的一体两翼功能,着重的是直接功能性。除了告慰逝者、抚慰生者等生命服务之外,生命文化园也应当成为现代社会中一处独具意义的坐标,一个城市记忆综合体,一座承载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积淀的“生命文化博物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园区规划建设应像邓小平同志当年赴深圳、上海等地的南方讲话中所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建设全新概念的生命文化园,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胆识、行动力。在深圳这一片改革开放热土上,生命文化园将以有形的载体收藏个体和城市的珍贵记忆,以跨界的方式与思维演绎生命的华彩乐章,以历史存续的情怀展现先锋人物与群体的厚重故事。
实地考察 回归精神情感本质
此外,“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组成员和与会专家学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借鉴现实经验,在研讨会之前专程参观考察上海福寿园。考察人员对上海福寿园“小型墓、大环境”的营造实践充分肯定,对福寿园提出并二十多年来践行的“公墓变公园、告别变美丽、祭祀变纪念”理念深表认同。通过实地参观福寿园内的各类节地生态葬式、公益安葬园区、集体共祭广场、人文纪念馆,以及体验以人为本的休憩观景场所,考察人员一致认为,福寿园将安葬服务、情感抚慰、自然环境、人文关怀等恰到好处地融合一体,实现了殡葬服务回归精神情感需求的文化本质,值得承载更多文化功能的现代殡葬场所建设思考借鉴。
“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组考察上海福寿园室内节地生态安葬
“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课题组参观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并合影
(右5:“深圳市生命文化园建设模式”项目组组长、原深圳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陈亚凯,左3:深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向木杨,左5: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潘争艳,右4: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