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15年公益节地之路
2008-12-20
上海福寿园从1994年建园至今,一直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坚持推广公益性的节地葬式。15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草坪葬、树葬到花坛葬、十字壁葬,从劳模丰碑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到新四军广场、希爱园,上海福寿园将推广节地产品和开发公益园区相结合,使得节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形成一种趋势。
节地产品推陈出新
从1994年的亭葬、室内葬、别墅葬,到1998年的植树葬、花坛葬、草坪葬,以及2006年的小型艺术葬式,上海福寿园的节地产品推陈出新,不断开发出占地面积更小、材质更新、生态更环保的产品。
2008年,上海福寿园推出了十字壁葬、花园立体葬、欧式铜板葬、生态树林葬等多种低于1平方米的新型节地葬式。其中,十字壁葬采用可降解的骨灰坛,相比传统骨灰盒占地面积更趋缩小;花园立体葬引入立体构成元素,让骨灰安葬的空间向高空扩展;欧式铜板葬、生态树林葬则采用了澳大利亚进口铜板及玻璃钢材质,摈弃了传统的石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地葬式都是与景观相结合,从空间上体现出生死共享,得到了大部分客户的接受和认可。
十字壁葬
花园立体葬
欧式铜板葬
节地项目凸显公益
在节地项目的推广上,上海福寿园将其与公益园区的开发相结合,关爱特别人群、承诺公众服务。1995、1996年福寿园建园伊始就对全市孤老和特困家庭承诺免费提供骨灰安放;1997年建成全国首座“劳模丰碑园”,为市级以上已故劳模及其配偶免费提供骨灰安放;2002年建立全国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免费为市红十字遗体捐献实现者刻名;2005年新四军广场落成,为新四军老战士提供节地葬式及纪念墙免费刻名服务;2006年希爱林落成,为上海市癌症俱乐部成员提供800元花坛葬、为经济特别困难的癌友提供免费树葬……
这十几年间的所有共益项目,上海福寿园都一直承诺至今、不曾改变。今年年底上海福寿园更是将1995、1996年对全市孤老和特困家庭的公益承诺再次升级,开放暖冬园为其免费提供节地树葬。这些公益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对节地产品的了解度和接受度,更凸显出殡葬的公益责任,为整个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
节地探索一如既往
目前上海福寿园各类节地产品已有10余种,15年累积节地产品销售达13349座,占销售总量的38.21%,相比普通产品累积节地8.82亩。而2009年起,上海福寿园的节地产品销量计划占总量70%以上,相比普通产品每年可节约土地1亩。上海福寿园还将一如既往,继续加大投入,在节地方面不断探索,为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希爱园
新四军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