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里
1901~1982.4.26
1928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1930年青年之友社扩组为蚁社,任执行委员。1936年11月与沈钧儒等同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工业合作协会推进组组长。1947年底赴香港参与救国会的领导工作,任常务委员。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军管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沙耆
1914~2005.1.15
原名引年,又名贤菖,字吉留,其父沙松寿,字仔甫,年轻时从沙可庄(族兄沙孟海之父)学中医外科,历年行医、经商、执教,并擅长中国山水画。母杜氏生有二女一子。幼年羸弱多病,在私塾成绩平平,生性内向,唯爱画画,自小就显露出绘画天赋。是中国一位传奇式的画家。是一位不该被社会遗忘的艺术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油画史上的一颗灿烂的彗星,为油画艺坛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华。
桑弧
1916~2004.9.1
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宁波,1916年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导演、编剧。解放前夕,由他编导的《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影片,均已在社会发生很大影响。解放后他以执导《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春满人间》而进入创作高峰期,奠定了他在中国影坛的地位。1981年,他改编并独立执导根据茅盾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子夜》。
孙大雨
1905.1.21~1997.1.5
早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加入“清华文学社”,成为当时诗坛“清华四子”之一。后赴美国达德穆斯学院和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英国文学。1930年回国后在多所院校任教。解放后,曾任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翻译莎士比亚著作,运用自己创建的新诗音组理论翻译莎剧,达意而传神,是中国用诗体韵文翻译莎剧的第一人,后被人誉为“中国莎士比亚翻译之父”。
苏渊雷
1908.10.23~1995.11.13
早年曾参加革命,领导温州学生运动。后潜心治学,从事古典文学、史学、哲学以及佛学诸方面的研究。对佛学研究有独到见解,尤其对禅宗研究成果丰硕。同时,又雅好文艺,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等职,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一生著作颇丰,内容充满哲理和机锋。
苏局仙
1883.1.1~1991.12.30
苏东坡后裔。生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1月1日,逝于1991年12月30日,度过10个马年,经历清朝、民国、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以其110岁的高龄,有“上海第一老人”之誉。一生创下多个全国乃至世界之“最”:24岁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最后一批秀才之一,又是中国晚清以来最年长的一个秀才;是上海第一批、也是国内最高龄的遗体捐献实现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5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