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芬
1911.5.2~1997.1.21
1929年起出任联华影业公司摄影组组长,因拍摄处女作《故都春梦》而轰动影坛。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等职。其中,《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女篮五号》、《林则徐》、《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名作,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在中国电影摄影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黄若舟
1906~2000
原名济才。号若舟,江苏溧阳上黄镇人。祖辈务农,幼年丧父,赖寡母织布耕地并典当以供其求学。七岁入读上黄初小,族人爱其聪颖好画,命为族谱作插图,乡里称善。于是发愤绘事,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无所不学,各有规模,被长辈视为可造之材。
黄纯元
1956.8~1999.10.28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9月自费到日本求学,半年后在东京大学教育学部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1993年获硕士学位。之后,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日本完成学业以后,他即刻回国,在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任教。
黄葆戊
1880~1968
字霭农,福建长乐人,久居上海。上海法政学堂毕业,历任福建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善山水,喜倪瓒笔墨荒率以路。书法精于隶体,取法汉碑。黄保戊多画山水,偶有花卉也已清淡为宗。著有《青山农篆书百家姓》《青山农分书千字文》《青山农书画集》《暖庐摹印集》《蔗香馆印存》及《青山家一知录》。
胡裕树
1918.7.24~2001.11.22
安徽绩溪人。194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中系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第五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现代汉语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胡伟民
1932.7.24~1989.6.20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话剧专业大学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被错划为“右派”并被遣送北大荒,“文化大革命”中被逐出文艺界,艺术才华被扼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回沪任上海青年话剧团导演,重新获得发挥艺术才华的机遇,创作热情似火山般迸发。此后10年间,先后执导40余出舞台剧,绝大部分为话剧,兼有京剧、越剧等。以中国式写意演绎莎士比亚,是戏剧导演史上的一大创举。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5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