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1919.10~2004.11
1937年就读于武昌女子高级师范。1938年参加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从事文艺宣传及民运工作,1940年后历任政治指导员,中共苏北东台县拼茶区委书记,《苏中报》副刊编辑,《黄河通讯》编辑、宣传科副科长,南京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副台长。
李肇正
1954~2003
上海嘉定人,1977年毕业于安徽省和县师范学校。恢复高考后,1979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3年历任上海徐汇区中国中学语文教师、位育中学语文教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荣获《小说月报》第七、十、十一届“百花奖”。2003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8岁。
李毓珍
1909.6.15~1966.8.7
山西崞县(今原平)人。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俄文经济系。曾任西北大学副教授,山西大学、兰州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辞海》编辑所编审,华乐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理事。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译有“俄”《普希金长诗选》,《莱蒙托夫抒情诗集》,“苏”马雅可夫斯基《列宁》、《好!》等。
李公朴
1902.11.26~1946.7.11
江苏淮安人。大革命失败后赴美留学,1930年回国。“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1934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1940年底回到重庆,后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1945年10月当选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同年7月11日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吕蒙
1915.2.15~1996.8.15
早年参加“现代版画会”研究版画,成为中国第一代版画家。1938年参加新四军,以画笔刻刀作武器宣传抗日,是新四军著名画家之一。其《铁佛寺》等作品,曾在解放区红极一时,成为极具历史性的艺术珍品。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美术界担任领导工作。后因中风导致右手残废,改用左手坚持作画,并探索创造新的画风,被誉为“当代独创一格的新国画”。
陆幼青
1963.10.23~2000.12.11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31岁时罹患癌症,与病魔抗争6年后再度病发。当得知自己生命只剩下100天时,便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生命最后阶段的经历,抒写直面死亡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并作为留给当时年仅10岁幼女的礼物。《死亡日记》以非凡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告诉人们:生命能因结局而绚烂,死亡是一个人最终的考试。用深沉的情感留下宝贵的礼物,启发人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532号